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文思縈系,當即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
詞作于次日發(fā)表在《福州晚報》。1990年12月1日,經譜曲后該詞再次刊登于《福建日報》。
24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又一次吟誦起這首詞。
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讓習近平感慨萬千,夜不能寐?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懷,讓總書記歷二十余載念念不忘,推崇備至?
是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總書記。
他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從1985年6月,32歲生日那天到廈門任職,到2002年10月辭去福建省省長一職,調往浙江,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先后在廈門、寧德、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親身參與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給福建人民留下了深刻記憶,人們對他在福建的往事時時念起。
習近平常說,“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在福建工作時,他積極倡導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作風,在改革發(fā)展、改善民生、改進作風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實踐,在造福福建人民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理論和精神財富。【詳細】

今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深情地回憶起20多年前在壽寧縣下黨鄉(xiāng)的調研往事。
下黨鄉(xiāng),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xiāng)之一,1988年才建鄉(xiāng),曾經是“五無鄉(xiāng)鎮(zhèn)”(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帶領地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下黨村。【詳細】
無論是在廈門、寧德,還是后來主政省會福州、擔任省領導,百姓的安危冷暖,習近平始終記掛在心,訪貧問苦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叭M下黨鄉(xiāng)”,只是習近平心懷百姓的一個縮影。【詳細】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在習近平看來,“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他要求:“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濟助送進普通群眾的家庭!彼纳显L為下訪,暢通了群眾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詳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1999年11月30日,時任代省長習近平收到一封署名為“一位普通的外來務工青年”的來信,信中反映在榕務工者面臨的子女上學這個普遍難題,希望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及時解決這一問題,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福州的經濟建設中去。【詳細】
在福建工作期間,只要事關群眾利益、百姓福祉,無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都記掛在心,盡力解決。同時,他更注重以前瞻的目光,謀劃發(fā)展方略,尋求解決民生問題的最佳路徑和長遠之策。
建村沒錢,財政撥出10萬元;建村沒地,臨近的漢族云氣村劃出公路邊的16畝地。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下,當年重新選址的九仙新村就建起了3座新居,安置受災村民7戶19人。
在省委副書記任上,習近平傾力推動實施“造福工程”,十多年接力,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民心工程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個自然村,101萬人整體搬遷。尤其是千千萬萬的偏遠山區(qū)群眾、“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連家船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詳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在福建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注重走群眾路線,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1988年6月26日,習近平到任寧德地委書記。對于新上任的書記,大家充滿期待。習近平卻沒有急著燒“三把火”,而是帶領地委行署一班人,深入全區(qū)9個縣以及毗鄰的浙南,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詳細】
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既注重立足當前,又注重著眼未來,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制訂長遠規(guī)劃。1985年6月,國務院批準廈門特區(qū)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并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隨后,由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習近平牽頭,研究制訂《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詳細】
調任福州市委書記后,習近平著眼長遠,1992年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發(fā)展的藍圖。【詳細】
發(fā)展是最大的民生。在福建,習近平把握大勢,登高望遠,提出了一系列發(fā)展戰(zhàn)略和決策部署。
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基于對世界經濟發(fā)展格局和趨勢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發(fā)展戰(zhàn)略。他說:“福州的優(yōu)勢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發(fā)展也在于江海!【詳細】
對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變革方面的創(chuàng)新之舉,習近平尤為關注。對武平縣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并由此推動福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詳細】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
對于各地在發(fā)展中摸索出的經驗,習近平總是及時加以總結推廣——
2002年6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廈門調研時提出了“提升本島、跨島發(fā)展”戰(zhàn)略,并要求堅持“四個結合”……【詳細】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薄爸挥懈稍趯嵦,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干。他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閩東工作時,面對全地區(qū)上下擺脫貧困、發(fā)展致富的渴盼,習近平推崇并倡導“滴水穿石”精神:“前仆后繼,甘于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詳細】
既要持之以恒,堅韌不拔,也要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習近平極力倡導“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在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福州開發(fā)區(qū)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詳細】
真抓實干,持續(xù)作為,才能實現宏偉藍圖。
在福建,習近平倡導以持續(xù)之功,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tài)省建設,使福建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詳細】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主政寧德期間,習近平即提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靠什么來得民心呢?靠得就是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條真理!薄傲ㄔO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起這種歷史使命,我們就會失去民心!
上世紀80年代末,寧德地區(qū)部分干部違規(guī)營建私房現象突出,一些人建了私房還占住公房,甚至買地賣地、建房賣房,搞“地倒”、“房倒”,從中牟取暴利。對此,寧德地委態(tài)度毫不含糊:全面清查!面對非議,習近平不為所動。【詳細】
自身不正,何以正人?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崗位、什么級別,習近平始終嚴格要求自己。1987年,習近平與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在廈門結婚,只在賓館辦了一桌酒席,答謝同事好友【詳細】
無論在什么崗位,地位如何變化,習近平艱苦樸素的本色不改。正人先正己。在寧德期間,習近平帶頭踐行,下鄉(xiāng)吃食堂,交伙食費。【詳細】
解決腐敗問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關鍵就在于:建章立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防微杜漸,扎緊約束權力的“籠子”,權力才不會肆意妄為。這樣的理念,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一以貫之。
主政寧德期間,習近平提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是人民給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為人民謀利益。人民把權力交給了我們,我們在使用權力的時候就要讓人民放心。怎么樣才能讓人民放心呢?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統(tǒng)、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緣此,寧德廉政12條及補充規(guī)定5條,應運而生。盡管已經過去25年,但其內在精神卻依然熠熠生輝。
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臺《關于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guī)定》,主要包括12條。【詳細】
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執(zhí)政基礎。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扎緊作風的“籬笆”,從嚴管黨治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公款吃喝玩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歪風在一些地方出現。福州市委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必須剎住這股歪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要求:“我們每位市委委員、候補委員,都要堅決執(zhí)行,率先垂范!【詳細】
大道至簡,一以貫之。
從鐵腕清房、出臺廉政12條,到精簡“文山會!、狠剎公款吃喝玩樂,到率先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行政審批改革、政務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從廈門到寧德,從福州到省委省政府,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崗位,習近平從嚴管黨治黨的決心和行動始終堅定有力。
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今天又是面向未來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留下的精神財富,經過20多年歲月洗禮,歷久彌新,愈顯珍貴,從中汲取營養(yǎng)、砥礪身行,已成為福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詳細】

“群眾所關心的,就是我們政府工作的著力點;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绷暯酵驹诟=üぷ髌陂g,對民生福祉、群眾利益高度關注,傾注心力;對長汀水土保持工作格外重視,親自倡導以持續(xù)之功,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tài)省建設,使福建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弊穼ぶL汀水土流失治理走過的艱辛歷程,一起感受習近平同志對這片紅土地和八閩山水的關注與牽掛……【詳細】
茶園滿山野,茶香飄四海。如今的福安坦洋村,已經走上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的軌道,茶園的大面積種植,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態(tài),更讓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截至2013年,坦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3200元,遠高于福安市的平均水平。如今,坦洋村民不但留住了綠水青山,還擁有了金山銀山。
坦洋村得以有今日的發(fā)展,離不開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對發(fā)展特色農業(yè)、生態(tài)農業(yè)的大力推動。習近平在寧德任上,多次下到坦洋村,上山考察茶園,鼓勵村民開荒種茶,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詳細】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福之州,三山屹立兩江環(huán)繞,福州人坐擁這“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氣”,享受著生活的閑適與愜意。
宜居福州,來之不易。正是憑著“功成不必在我任,一幅藍圖繪到底”的理念,各級黨委、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才有了今天這般滿滿的幸福。這背后也凝結著時任省長習近平對“民有所呼”的關切,與他親力親為的推動息息相關。201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福建代表團時說,生態(tài)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tài)優(yōu)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yōu)勢。【詳細】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省委和省政府任職,始終情系老區(qū)和老區(qū)人民。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記老區(qū),就是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薄帮嬎荚,勿忘老區(qū)!
他經常深入老區(qū)調查研究,輕車簡從,進村入戶,噓寒問暖,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帶給老區(qū)人民。他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員和優(yōu)撫對象等,拉家常,話發(fā)展。
下基層跑老區(qū),更是經常之事!拔以谑±蠀^(qū)辦工作期間,先后有23次陪同習近平同志到老區(qū)下鄉(xiāng)調研,曾經6次專門向他匯報老區(qū)工作!1998年3月至2004年5月?lián)问±蠀^(qū)辦主任、現已退休的吳連田向記者回憶道。【詳細】
通路、通水、通電……老區(qū)人民渴盼已久。習近平總書記說:“讓老區(qū)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痹陂}期間,他傾力推動改善老區(qū)民生,增進百姓幸福。根據省委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他親自組織實施“五通”工程建設,就是為老區(qū)人民辦的一件好事實事。
“五通”,通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通的也是山門打開之后的信息流、資金流,以及思想觀念、發(fā)展思路。建陽市書坊鄉(xiāng)貴溪村以前信息閉塞,“五通”之后,安裝電話111部,擁有電視機400多臺。信息靈通了,什么時候出售農產品,他們打個電話問問外面的價格行情再說,爭取賣個好價錢。村民馬順強的市場就在電話里,通過電話聯(lián)系,鮮筍遠銷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一年銷量幾十噸,獲利2萬多元……【詳細】
“要想富,先修路!绷暯酵驹诟=ㄈ温毱陂g,不斷爭取政策、集聚合力,推動改善老區(qū)基礎設施條件。在他和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員的合力推動下,贛龍鐵路、梅坎鐵路等多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用,為老區(qū)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詳細】
福建老區(qū)很多處于林區(qū)。在省長任上,習近平對武平縣率先探索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并由此推動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林改的標桿。過去,因為產權不清、機制不活、分配不合理,廣大林農守著“金山銀山”過著窮日子;如今,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山林成為富民的“綠色銀行”。【詳細】

自1985年6月到廈門任職起,到2002年10月從福建省省長任上調往浙江,習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先后在廈門、寧德、福州,以及省委和省政府擔任領導職務。這17年半,正是習近平提到的“到地方任職”的重要時期。
在閩工作期間,習近平親身參與、領導了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同時,他也時時關注和支持軍隊建設和發(fā)展,提出了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以及“雙擁”(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工作的重要思想。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論在什么崗位,習近平始終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并從戰(zhàn)略高度不斷深化、豐富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發(fā)展的認識……【詳細】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高度重視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他明確提出,支持軍隊建設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事,要把部隊建設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業(yè)一樣對待,因為“越是發(fā)展經濟,越是要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
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后,習近平同時兼任福建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盡管工作忙碌,他依然牽掛部隊,要求自己做到每次需要第一政委參加的活動他都堅持到場,每當需要第一政委“拍板”的時候他都堅持作出明確指示,預備役部隊的重要情況他都要堅持聽取匯報。
預備役高炮師組建之初,基礎設施比較差,訓練基地建設成了當務之急。再窮也不能窮國防。對部隊面臨的難題,習近平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詳細】
主政寧德、福州期間,習近平兼任軍分區(qū)黨委第一書記。他對雙擁工作的重視、支持,深得當地駐軍官兵的稱贊。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他還被評為全省26名擁軍優(yōu)屬模范之一。
在福州期間,習近平強調,雙擁工作是一項廣大軍民長期參與的社會實踐,必須走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
上世紀90年代,福州市探索出了政策擁軍、物資擁軍、科技擁軍、服務擁軍等一系列長效做法,并出臺了《關于在農村全面開展義務兵養(yǎng)老保險工作的通知》、《福州市〈軍人撫恤優(yōu)待條例〉細則》等政策法規(guī),切實維護軍人合法權益,保證各項優(yōu)撫安置政策落到實處。【詳細】

今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福建30位企業(yè)家回信,希望廣大企業(yè)家繼續(xù)發(fā)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發(fā)揮更大作用。22日,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與部分福建企業(yè)家座談,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探討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為福建發(fā)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是福建五十五位廠長經理呼吁為企業(yè)“松綁”放權三十周年。5月18日,福建三十位企業(yè)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加快企業(yè)改革發(fā)展建言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收到后隨即回信。 【詳細】
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斗,共圓民族復興之夢。
據悉,今年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9月5日,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集美校友》雜志社代表海內外集美校友、嘉庚學子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值此時機,向海內外華人、華僑、僑眷發(fā)出弘揚“嘉庚精神”的號召,以進一步凝聚僑心僑力,共同構筑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于10月17日回信。【詳細】
1992年春天,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上看到一篇《!鼓嶺》,講述了一對美國夫婦對“鼓嶺”的眷念與向往,丈夫密而頓·加德納生前是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他在福州度過快樂的童年時光,鼓嶺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11年他們全家遷回美國。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鼓嶺看一看。
在習近平安排下,1992年8月22日,加德納夫人來到丈夫生前難以忘懷的鼓嶺。
時隔20年,2012年已是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時提起這段感人的往事,后經媒體報道,故事的發(fā)生地鼓嶺再次名揚四海,成為中美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