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國所需,行向復興路
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走進陜西
日前,由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師生聯合組建的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奔赴陜西。行前,實踐隊緊扣實踐目標,確立了“西遷精神鑄魂、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文化育人固本”三大主線,并細化了任務分工。期間,實踐隊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與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親身感悟強國建設的核心支撐力量。
以使命指引青春坐標
實踐隊首站來到交大西遷博物館,重溫七十年前的壯闊征程:六千師生響應“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毅然告別上海奔赴西安。
陳學俊變賣上海家產舉家西遷的決然,鐘兆琳在臨時草棚中手持粉筆、汗?jié)褚陆笕詧猿质谡n的身影,讓師生們真切感受到了那一代人“黨叫干啥就干啥”的純粹信仰。這種精神同樣熔鑄于西北工業(yè)大學的血脈——其前身華東航空學院由交大、南大、浙大三校航空系西遷組建,后與西北工學院、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系合組,從此,扎根國防“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領域潛心攻堅,成為“為國鑄劍”的戰(zhàn)略力量。

實踐隊走訪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
“西遷精神”在陜汽集團則表現為產業(yè)報國的硬核擔當。20世紀60年代,陜汽創(chuàng)業(yè)者在荒灘上搭工棚,撥算盤、繪圖紙,造出我國首臺重型越野車。從西遷人草棚里的燈火,到陜汽廠房中飛濺的焊花,“祖國需要就是方向”的信念已融入陜西發(fā)展基因。

實踐隊隊員聽取陜汽集團講解員介紹重卡商用車
而今,新時代的陜西正將這份擔當書寫出嶄新篇章:交大人又一次主動“西遷”,以創(chuàng)新港校區(qū)為依托在咸陽新區(qū)開辟創(chuàng)新沃土。秦創(chuàng)原平臺推行“三項改革”,拆除束縛成果轉化的無形藩籬。當聽到西北工業(yè)大學兩年內將211項“鎖在抽屜里”的專利變?yōu)槭袌鰞r值2.58億元、孵化23家科技企業(yè)的實例時,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創(chuàng)新鏈、產業(yè)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咬合釋放出的磅礴動能。

實踐隊隊員聽取秦創(chuàng)原總窗口講解員介紹成果轉化相關政策
以科技繪就幸福底色
行走在高校院所、田間地頭與綠水青山間,實踐隊目睹科技與生態(tài)共繪民生新圖景。
在西安光機所的超凈實驗室,看著實驗員們在機器前的精心查看,師生們對“核心技術買不來!”有了具象的體驗。柞水縣金米村依托李玉院士團隊培育的“柞水1-7號”優(yōu)質菌種,借力“新農人”科技賦能,讓木耳產業(yè)從零星種植發(fā)展為富民支柱,讓貧困山村蝶變成了“多金多米”的振興樣板。西北農林科大學子用“水下森林”技術治愈“傷痕累累”的母親河,讓昔日的排污口變身成為親水棧道,書寫了高校服務生態(tài)戰(zhàn)略的生動答卷。

實踐隊聽取講解員介紹西安光機所的歷史

實踐隊實地調研金米村木耳吊帶種植技術
從文明根脈汲取復興偉力
實踐隊師生們走進西安博物院和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以唐三彩騰空馬的靈動、鎏金佛像的莊嚴鋪展出漢唐氣象,更通過10萬冊古籍數字化工程,讓沉睡文字“云端復活”,激活了文明基因;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以逨盤銘文印證西周十二王譜系,以何尊“宅茲中國”銘文定格“中國”最早印記。參觀結束后,師生們又參加了“青銅課堂”,親手澆鑄銅器,體悟“器以載道、敬天保民”的治國智慧。

實踐隊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在實踐尾聲的研討中,西北大學教授岳利萍用一串數據圖表,揭開陜西光子、氫能產業(yè)在秦創(chuàng)原驅動下強勢崛起的底層邏輯;西北大學老師潘雯帶來《以航天夢托舉強國夢》的思政微課,將何尊“宅茲中國”的銘文與當代航天精神串聯;“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吳越鐘分享從《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煉出“用腳丈量大地”的調研真諦。

西北大學教授岳利萍為實踐隊隊員講授專題講座
實踐隊隊員們紛紛表示:“七天的陜西行,我們讀懂了三重力量的真諦:教育筑基,科技賦能,人才引燃未來!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立下青春誓言:定不負‘向西而行’的家國情懷,勇擔‘接力奮進’的歷史使命,把論文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廣袤大地上!讓教育熱血奔涌科技強國主陣地,讓文化自信光芒照亮復興新征程。 ”(文/圖 吳輝航 歐雪菲 邱國強 蔡佳 鐘睿璇 尤祖濤 林翠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