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推行一套有特色、有實效、可推廣可借鑒的寄宿生教育管理專業(yè)化的經驗和方法,一方面總結反思學校宿生工作原有特色和成效,進一步開拓創(chuàng)新,真正形成師大附中立體育人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從較分散的實踐經驗層面進一步提升到系統(tǒng)理論層面,形成寄宿生教育管理專業(yè)化的示范榜樣作用。
加強專業(yè)師資管理隊伍建設
學校在生管教師隊伍建設上,增強育人意識,配備本科以上學歷的生管教師隊伍,招聘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背景的專職人員,從學歷和學科上提升寄宿生教育管理隊伍的層次,以適應新時期寄宿生教育管理的專業(yè)化需求。
在具體工作中對老師們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提出了思考與要求,組織老師們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管理知識、掌握崗位職責內容,鉆研業(yè)務,研究工作藝術,形成專業(yè)知識合理,有責任心,組織結構科學的寄宿生教育管理的教師隊伍,進行專業(yè)培訓總結,提升教育管理綜合素質。
在實際工作中,面對寄宿生的現(xiàn)狀問題,轉變單一的“管人”向“育人”轉化,積極探討新時期寄宿生管理方法、目標定位、角色定位和職責定位,促進專業(yè)化成長。工作中分工合作,充分利用每位教師的優(yōu)勢互補處理學生問題,打破各自為政,整合資源團隊協(xié)作。實行以老帶新、以老促新結對子的活動,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成長。同時借助學校、德育處、德育工作室的指導和相關學習研討活動,通過對寄宿生問題個案研究、案例跟蹤指導、共讀研討等活動,搭建多方支持幫助的橋梁,加強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與能力。
通過周一例會專題分享活動,讓老師們進行分享和借鑒交流,在各自的工作中又有個人和團體的交流與互助的平臺,大家相互交流工作的心得與技巧,讓集體的智慧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加強德育滲透式管理
健全和落實常規(guī)管理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做到管理規(guī)范化,工作程序化。工作做到嚴、細、實,及時了解學生需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
學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要在宿舍中度過的,宿舍是什么風氣,環(huán)境怎么樣,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就安全問題積極提倡學生做到“遵守紀律、心系安全、和諧相處”,關注細節(jié),排解矛盾,共鑄和諧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重視學生思想教育和養(yǎng)成教育,加強身心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開展人際交往、適應生活專題、心理聯(lián)盟探寶等心理健康專題活動與安全專題講座,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建立附中寄宿生微信公眾號,記錄最新鮮的寄宿生活,傳遞最詳盡的宿舍生活指南。
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作用
學生干部是聯(lián)系校系和同學、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他們不僅是寄宿生的代表,同時也是為寄宿生同學服務的角色。
工作中在成立寄宿生管委會的基礎上,對學生干部進行一定的分工與協(xié)作指導,引導學生干部(舍長)主動參與管理、主動為同學服務,在集體中起帶頭作用,同時從參與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活動的籌劃組織過程中,發(fā)揮寄宿生志愿者和寄宿生干部展示個體的優(yōu)勢與能力,對廣大同學急待解決的問題,積極協(xié)助做好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作用。
對于工作當中的一些問題處理他們更能設身處地的理解、了解實際情況、協(xié)調工作,發(fā)揮學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作用。
推進宿舍文化建設
學校從開展宿舍文化活動著手,開展“圖書漂流活動”“主題征文”“黑板報”“手抄報”“舍標”“文明居室”評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迎新年系列文體活動的組織,讓文化活動感染學生,讓老師們的工作不再停留在一個簡單重復、單調枯燥、低層次的檢查管理上,而是提升到一個有專業(yè)水準、有教育藝術和價值的層次上。
加強與學生家長、班主任、年段長之間的暢通溝通。定期召開“為愛促家校溝通用心助學生成長”寄宿生家長會,探索家校教育共同管理機制,探討新時期寄宿生管理辦法,形成教育合力。
搭建了溫馨的家校溝通的平臺,創(chuàng)建寄宿生家長QQ 群、年段寄宿生管理微信群等平臺及寄宿生家委會,堅持情感串門溝通,形成較為緊密的和諧的家校配合渠道,促進管理教師與家長、班主任、年段長之間更密切、更高效、更務實的溝通與協(xié)力,為寄宿生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摘編自《立德樹人的福建探索》)